近日,我有幸聆听了省奔中周婷婷老师和华罗庚中学汪美良老师的同题异构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作为高中历史教材,本课包含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容,初中历史教材需要2课时完成。两位老师都能围绕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展开教学,获益良多。
周老师从四副图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时局图)导入,温故而知新,同时呈现本课课标,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她从大危机下的变局、大冲突下的乱局、大制裁下的残局三个板块展开教学,从变局到危局,从探索到斗争,把握住本课乃至本单元的主体线索。注重学生的基础,完整呈现本节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史料实证立足于教材,突出民族奋斗精神。
汪老师以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为线索,从不同时期的李鸿章来串联整节课的内容,形式新颖。注重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兼顾重要史实,并选取部分史实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氛围活跃,调动学生的思维。
随后,特级教师许春凤老师进行了专家点评,并给出了如何上课的一些建议,也给了我更多的启发。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能围绕单元主题教学,从单元前言把握住教学的主体线索,这是历史教学的方向。在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老师要根据课标确定好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要考虑到学情。在考虑学生基础、做好铺垫的前提下,要强调学生能力的训练。
虽然这是两节高中历史课,但对于初中老师而言,单元主题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会整体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