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PBL)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展示等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的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和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有较大区别,它能让学生记住75%知识的教学实践活动与能让学生记住90%学习内容,根据项目式教学的特点以及开发的进程来设计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实践性,还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小组的合作性。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带着遇到的问题到课堂中去寻找答案,实现主动认知-动手实践-课堂学习这样一个过程。
总结项目式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首先是建立小组、明确任务,按照 PBL 教学的理念,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 的学生组成,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合理地创设情境,提出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及解决是 PBL 的特点。如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小明有一次将几粒葵花籽扔到了学校操场的种植区,过了一段时间葵花籽发芽了。问题:种子是否能随时随地萌发呢?种子的萌发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如果老师发给大家一些绿豆种植,你认为绿豆的萌发需要怎样的条件,你该如何验证呢? 这就可以引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与实验项目的对撞,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分析问题、建立假设,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假设: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 空气、一定的水分的条件下,种子容易萌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影响种子萌发的单一因素加以分析,例如单一设定阳光的对比条件、温度、水分等,进而引导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随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并真实记录实验的成败。针对种子的萌发情况,重点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没有萌发的种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接着交流探讨、汇报成果,最后是评价总结、拓展提高,PBL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对学习的评价不仅注重学习的成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学生的参与度、交流与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整理数据能力等的评价。
在完成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为实现问题解决所做的种种设想和尝试都是可贵的,好的项目式学习会促进学生大脑发育,让学生学习更加专注、更具有主动性和投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