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是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学生为主体参与项目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其强调学习者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过程,在真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小组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作品和任务。
在项目式学习开始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项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结合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设计项目问题。之前我学习了章老师的一节STEM课,设计口罩,就是结合时事热点——疫情,开发的一节项目式学习课例。学生针对口罩的实用性,对口罩的材料、功能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测试与完善,优化项目方案,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相信每位老师上课前都会思考,我怎样来导入一节课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是故事导入好还是真实情境好还是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呢?其实,关于导入,各花入各眼,每一种导入都有其特有的魅力。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强调的是研究社会真实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究。因此,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创设与学生现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项目背景和资料,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调查、研究并设计解决方案,完成任务 解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 项目的开展方式可以多样化,设计体验性的项目活动相较于直接讲授的教学更有效,在参与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STEM 体验; 项目学习的结果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发挥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习者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