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上午8点55分,常州市新北区中学生物优秀教师培育室的全体成员与新北区高一生物全体教师共聚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就高一生物新教材新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联合研讨。本次活动是基于单元教学培育生命观念(结构和功能观)学科素养的课题研究。活动由新北区中学生物优秀教师培育室领衔人朱俊老师主持,共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板块,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的苏近娣校长与新北区新桥高级中学的许豇羽老师同题异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板块,培育室的优秀教师代表发言,进行评课交流。
首先,苏近娣校长顺应新高考改革“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设计了教学。基于新高考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察要求。苏校长认为要体现应用性就要有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苏校在新课伊始播放变形虫的短视频,请学生指出视频中的变形虫。学生在指出变形虫的过程中已经将变形虫的边界是细胞膜来进行区分。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自然而然的引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等功能。苏校从生物现象出发,分析功能,根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继而引发学生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思考。在学习细胞膜的成分时,苏校展示了欧文顿对细胞膜通透性的探究实验,以及丹尼利、戴维森对细胞膜表面张力的研究等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得出细胞膜的成分。组成细胞膜的脂质和蛋白质是如何组成细胞膜的呢?苏校再次设疑,激起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欲望。本着学生是学习的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关于细胞膜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苏校首先向学生提供科学家的相关探究资料。组织学生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用课前准备好的卡纸自主构建细胞膜的结构。在学生完成构建后,师生共同对模型进行质疑和修正。最后,苏校以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研究生命造福人类收尾,再次宣扬了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
许豇羽老师首先从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这一概念出发,大胆创新的选择鸡蛋这一生命系统为材料,请学生将鸡蛋打开,并用手去触摸蛋黄,感受细胞膜的存在。接着是关于细胞膜三大功能的学习。许老师另辟蹊径,请学生将台盼蓝染色剂滴在蛋清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蛋清,观察台盼蓝是否能够通过卵黄膜进入细胞质,从而得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后续通过资料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师生共同归纳出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其他功能。许老师认为细泡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学习,实际上就是科学史的学习。所以他带领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依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等步骤,利用自制的卡片构建细胞膜的结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许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共同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接着,培育室的优秀教师代表陆红梅老师、於剑老师、何莉燕老师先后发言,进行评课交流。苏校长的课注重整体架构,以现象——功能——成分和结构为线索,渗透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并且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整堂课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给人愉悦的享受。并且在课程的结尾进行了提升,对情感进行了升华,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许豇羽老师的课程注重初高中的衔接,符合一般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以鸡蛋这一生命系统为切入点,从卵黄膜是细胞膜出发,在真实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呈现细胞膜的功能,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讲解细胞膜的结构时能够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引导一步步进行模型构建,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朱特作总结性发言。朱特站在宏观的角度解释了怎样构建单元教学,朱特先带领大家分析了必修一的教材整体,走进细胞,包括生命系统的组成、组成细胞的物质、生命系统的结构、生命系统的功能(物质交换和能量供应)。第一章走进细胞体现了系统观;第二章细胞的分子组成体现了生命的物质观;第三章的内容体现了结构和功能观;第五章体现了物质和能量观等。朱特指出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依靠每节课去逐步的渗透。比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基于一定的事实,形成生物学的一般概念,接着上升到核心概念,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这节课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和后续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结构和功能观。所以生物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去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接着朱特基于以上的理论,对苏老师和许老师的课程进行了评价。朱特指出苏校和许老师的课,都能通过导入初步感知细胞膜的功能。然后在创设的情景中采用类比的方式,整体认知细胞膜的功能,从而建立课程的整体的架构。在学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时,两位老师通过科学史资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随后采用模型建构的方式,利用卡纸组装细胞膜的结构,在体现认知和探究的逻辑性的同时,渗透结构和功能观。最后关于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呈现,苏老师课程结尾部分的处理也是充满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