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张良 三井小学
项目式学习是当前全球教育创新的一个热点话题,正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花,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强烈的思考。
设计教学法普遍认为是项目式学习的前身,设计教学法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主张把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和有效学习的依据,让学生基于脑海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主动去建构知识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经过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其后的不断拓展后,逐渐形成了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是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色。在这种学习中,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研究来提升能力,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去思考和实践,并以小组合作这种更贴近未来工作场景的方式学习。学校打破了教学常态,来让学生实现学习知识与技能。
像过去,教师就像流水线工人,学生则像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产品。时至今日,许多老师都已经明白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的进程是如何影响学校教学的。孩子都是充满朝气、想象力和可能性的个体,与学习已有的、僵硬的知识、信息、技能相比,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具有同理心、充满想象力、创造性的思考,这些能力既是将伴随孩子一生的能力,也是决定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可能性的最原始的动力,这些能力只能从真实的生活中习得。许多教育者正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尝试着创造更适应当下这个时代、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世界的新的教学实践,项目式学习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这一点,我在德国的工业4.0中已经有所体会,那年是2016年。可见,个性化学习已经出现很久了。项目式学习的呼声也很久了。)
这些项目中往往既有学术的挑战,也有社会情感的挑战。在学术方面,学生有时分析真实的数据,有时针对某位具体的病人,有时解决某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社会情感方面,通过与他人一起工作,学生更容易学会尊重和理解其他人的视角,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互动、回应他人的反馈,哪怕在别人不认同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为自己辩护、说服他人。
可以说,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内容、目标都在发生变化。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也无须再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学生不是被动地学,而是全情投入地主动去学;学生不仅学到零散的知识,还可以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学生不仅学到学术性的知识,更学会与人相处的社会情感能力;学生不仅是规则的追随者、服从者,还是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者和思考者。
这些不仅是我的思考,还有些是我从书本上摘抄的文字。以期与小伙伴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