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反思
2020年10月29日培育室第二次活动,由龙虎塘实验小学的付蓉老师和新桥实验小学的杨英子老师执教两节与呼吸有关的两节课。受益匪浅,简要记之。
首先付蓉老师的课是获得了常州市数字优课评比一等奖。再此之前,我对于信息化教学,数字教学一直很困惑,科学课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虽然深知现代化教学会慢慢进入课堂,但自己从来没有研究过,还是沉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今日的这节课,让我很好意识到现代的数字化教学对课堂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运动与呼吸》这节课需要测量全班同学在平静状态下,运动后,休息3分钟的呼吸数据。常规的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怎么样展现全班的测量数据。往往我们是选取几个学生汇报一下数据,将这些数据在进行处理。不仅耗时而且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付老师的这节课,运用“易课堂”,轻松的收集了全班的数据,自动计算得到平均值,输入数据画出柱状图,而且学生的操作也极为简单。测肺活量环节也是如此,快速地处理好全班的数据,简洁明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数字化教学很有必要引入课堂,我们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急需转变。
《肺和呼吸》由杨英子老师执教。课上语言精练,又善于运用肢体语言。面对五年级的学生,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源于书本而又高于书本。整节课从新冠疫情出发,紧扣肺,层层推进教学。但是课堂上有些内容处理的较为急躁,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研究。另外,教学内容也是详略得当,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视频,有的是图片,还有的是资料卡,让学生小组互助学习。
在夏雪梅教授的《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这本书中,正好有“自我认识”这个版块。今天的两节课正好对应里面的年级主题:身体和器官。认识到身体的各个系统以及他们的工作方式;身体的各个系统相互依存;生活方式的选择对身体的影响。为后面执教类似的生命主题的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吴娜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