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课程与项目化学习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学习心得
钟摆中“最好的”课程:一时摇向奠定基础的扎实的学科课程,一时摇向充满灵活性和操作性的活动课程,一时宣称要适应社会,一时又倡导为了儿童的需求。总之,课程不停地在学科、社会、儿童三者之间摇摆。
中国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现实之路: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形态需要丰富性。学校课程的丰富性不在于课程的特色化和数量化,学校课程的丰富性依赖全体师生真是学习的发生。
“最好的课程”是一种融合、妥协的产物。“最好的课程”是柔软的,它弹性地包容儿童与知识、教师互动中的各种不确定。“最好的课程”是整体的,它同时关注学业与品德,对学习有高挑战性,但它采用的是充满探索和激动人心的方式。“最好的课程”是能够时时让学生有“Ah”、“Wow!?”这样的惊疑声,还能时时让学生有“Oh”这样的理解声。
“最好的课程”不是臆想,而是权衡之后的平衡。它不是大杂烩,而是东方与西方、理想与现实、儿童与学科、自我与社会平衡的产物。它是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开辟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课程有可能兼顾彼此,给儿童和教师留下想象与重构的空间,也为国家意志和学科本质奠定基础。
项目化学习用高阶的学习包裹低阶的学习,不是自低到高逐步学习具体内容,从创造性认知要去的顶端开始,让学生在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强大内动力中区创造一个真实的产品。在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在与各种材料和文本的互动中,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识记、理解为了完成这一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提升能力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