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思维,渗透育人价值
——观课《走马灯》心得
刘燕婷老师执教的《走马灯》,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老师课材料丰富,内容开放,原生态真实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节探究课。学生明确制作要求,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兴致勃勃,设计巧妙,教师引导到位,是一节值得探味的工程课。
一、经历工程活动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技术与工程是小学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明确指出工程包含设计,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就是运用科学与技术进行设计,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刘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在制作过程。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立足学生的前概念,找到契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思维发展点,寻找到思维的起点,通过记录交流分享将思维呈现出来,展示了思维的过程,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多维度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了解文化历史过程,渗透育人价值。
课堂最后,在设计与制作之后,了解其历史与文化,说制作感悟,渗透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维度的育人价值,学生学思结合、做思共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增进育人价值。
课堂中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展示与评价,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