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中对教材与学生资源的利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框架的前两步,教师要寻找核心知识,或者提炼出本质问题,然后设计成驱动性问题。回顾杨英子老师执教的《植物开花了》这一课,我认为这一课核心知识应该是知道一朵花的组成,本质问题是要会观察会描述,因此杨英子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她这样说:油菜花漂亮,但是花期太短了,我们可以为油菜花画一幅肖像画来留住这一春日美景。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画油菜花不仅要关注颜色,更主要的是要细致观察,从而形成驱动性问题:如何观察一朵花?进而将课堂进行推进到解剖环节。
但是观课过程中,也发现有些环节可以在稍加处理,让课堂更灵动。例如第二环节让学生观察黄瓜花和樱花时,发现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第三环节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花。这两部分可以加以整合,让学生自由选择。此外,对于完全花中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辨别不够深入。
由此联想到区级活动《水里的植物》这一课,由潘笑老师执教。这一课潘老师也是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似有似无的点播,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进而任务下放,学以致用,有观察也有描述;有推测也有验证;有经验也有收获……
两节课的感想:1、教材需要重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发掘学生的资源,合理利用。3、核心知识获得一定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填鸭,而需要学生去参与,去发现。项目化的教学设计需要我们去静心设计驱动性问题,提高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