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课遇见一位老师
2021年6月4日,培育室第九次活动在三井实验小学中央花园校区开展。本次培育室的两节课分别来自于三井实验小学的周苏妍执教三下《塑料》、张良执教三下《沙漠里的植物》。周老师整节课都是亲切可人的邻家小妹,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关注学生,点拨之处更是了无痕迹,顺理成章,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张良老师课的背后,是一次一次的探索与思考。还记得5月58日,我和张老师一起去南通带领学生参加无人机比赛。张老师说他是临时受命,平时都没接触到这些孩子。但是接下来的两天里,张老师竟然把这些孩子照顾的面面俱到,从吃喝拉撒睡到赛前的注意点提醒,一丝不苟。看到一个大男孩难有的细心。
即使出差在外,张老师还心系培育室的课,我们就这节课还简单交流了一番,说一说这一节课中的难点,但由于要去看比赛场地,也就没有深入探讨。结果,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耳目一新,真可谓是别出心裁。
1、板书的巧妙:相信观课的老师起初对板书都是有疑问,甚至已经说这个板书应该怎么样弄。直到最后,到最后利用PPT将两部分看似割裂的板书联系起来,让人恍然大悟,又有很大惊喜。体现了植物、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之前付蓉老师的执教《环境改变之后》遥相呼应。
2、实验材料的设计精妙:在比较蜡质层与吸水关系时,张老师材料的处理让人佩服。以往我们比较纸张的吸水性都是直接给学生纸,而张老师先是在托盘上方黏贴了两条胶带,然后将两张大小一样的纸黏贴在胶带上,将其固定住。这样一来,材料就不能被学生随意移动,也会避免桌面的干扰。这个细节之处可谓值得我们学习。
随后,我们更是惊叹于这节课背后的付出。张良老师在谈这节课的时候,给我们说了最近的经历,每一天都是在于困难做斗争,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思考,又会勇敢地去尝试。给我的感觉就是这节课,张老师随时都在思考,都在探索。相比之下,有时候自己上课,遇到器材缺少的问题,就能省则省,也不想去做更多的尝试。这一点,以后要向张良老师学习。
吴娜
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