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 培育室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优秀教师培育室>>中学生物朱俊>>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基于科学史开展教学的讲座与示范
暨新北区中学生物优秀教师培育室第46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何莉燕

   4月21日,新北区朱俊名师工作室举行了第46次活动,本次活动包括两大环节。由于疫情原因,本次活动采用网络教研的形式。

1.jpg

   第一环节由省奔中黄伟文校长做《基于科学史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的讲座。黄校的讲座从三方面展开阐述。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体现。第二,例析科学史融入教材的方式。第三,利用科学史培育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策略。黄校的讲座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相信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能把学到的经验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jpg

   第二环节,由新北实验中学张婷和河海实验学校陈忠老师同题异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张婷老师首先确定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然后结合科学史,逐步验证这一结论。通过伞藻的实验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通过摩尔根的实验得出染色体包含遗传因子。通过富兰克林、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得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再通过学生比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得出基因的特异性。张老师的课层层递进,思路清晰。

3.jpg

   陈忠老师以双亲寻找孩子的故事开始,提出问题“子代和亲代哪里像”,接着围绕着“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在哪里”的问题展开探究。伴随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探究了“控制伞藻的帽形状的主要遗传物质在哪”,学生通过实验最终得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结论。紧接着围绕着“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谁”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了探究,从染色体的形态到结构,提出“蛋白质、DNA谁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引导学生们猜测,最终通过三段研究资料分析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DNA为什么能成为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再一次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同时该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结构功能观的生命观念。通过双链、单链的结构比较学生分析得出,双链比单链更稳定的结论,这是它成为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DNA的结构,发现DNA上有很多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同学们总结得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主体问题得到了解决。再次提问“怎样确定亲子关系”,“能不能根据长得像确定亲子关系,如果不能,应该采用什么方法?”DNA鉴定,看看相应的基因相同程度。从而确定亲子关系。最后的拓展部分,学生4人一组制作DNA模型,并展示。

   什么是科学史,为什么围绕科学史展开教学,怎样展开教学,这都是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通过黄特的讲座和两位老师的示范,我们对科学史教学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天目山路189号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