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献综述 助力课题研究
新北区小学语文黄华萍优秀教师培育室第三十三次活动
研究是推动教育教学前进,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数次的学习是为指引我们更好地践行。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11日下午,区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聚焦课题文献综述,围绕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学习任务群等关键词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一、高阶思维,数据先行
何静娴老师围绕“高阶思维”这一核心词,用数据呈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内涵、结构、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梳理。从中总结出高阶思维是学生必备的思维品质、思维素养,学者们就其构成达成了较一致的观念,包括思维意识、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三方面。我国对于高阶思维的培养意识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对于如何有效培养高阶思维的研究和理论,且很多聚焦于核心素养这个大类。
二、学程建构,理念共通
吴鹏飞老师就“学程建构”展开述评,以学程建构的现状研究为抓手寻找与课题契合的理论观点,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程”的特点和设计原则。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任务,并给学生提供资源包、工具箱和脚手架的方式,保证探究的充分化,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或共同建构,在课堂学习中优先指向高阶思维目标的达成。
三、项目式学习,共建桥梁
陈丽梅老师立足“项目式学习”,融合多位研究者的思想,追溯项目式学习的源头以及本土化的实践,肯定项目式学习在我国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影响力以及借鉴意义,同时也发现项目式学习研究中可再挖掘的实践基点。
四、学习任务群,指向实践
赵丹老师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词展开汇报,从概念界定、价值意义以及课堂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梳理学习任务群与落实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样态改革之间的关系。结合多篇实际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寻找实施的一般路径,思考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活动设计要点。
伍、驱动性问题,落实课堂
洪雨婷老师对“驱动性问题”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聚焦真实课堂中问题设计的要点,小切口有深度。通过分析近年来有关此主题的文献资料,该组发现研究者对驱动性问题的关注是十分密切的,也在不断探索课堂中“真问题”应当如何推行。
陆、深度学习,互相融通
张蕾老师就“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核心要素以及构建原则展开汇报。深度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浅层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
柒、学历案,建立支架
钱程老师紧扣课题中的核心词汇“学历案”进行资料整理,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从学历案的内涵、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点明学历案结构的六要素以及五特征,并从中发现现行学历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研究的趋势。
各组员展开交流之后,工作室领衔人黄华萍校长就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原则和要点进行精准定位,强调文献综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现实意义,针对各个关键词的文献整理提出进阶修改建议,指明后期课题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