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培育室两节精彩的课受益匪浅,分别是杨英子老师执教《湿地》和毛燕娟老师执教的《声音的产生》。
杨老师通过学生游玩公园的情境引入湿地的概念,欣赏我国优美的湿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和思维导图梳理了湿地的作用,利用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了湿地土壤模型,对比湿地土壤和普通土壤的蓄水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湿地抗洪抗旱的作用。最后学生通过了解我国湿地的现状及保护措施,将保护湿地的意识延伸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促进学生态度责任的发展。
毛老师以一个问题导入,进入教室后大家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引发学生研究声音的兴趣,学生尝试用音叉、橡皮筋、钢尺、鼓等材料发出声音,学生不断提出自己关于声音产生原因的猜想,毛老师循循善诱,及时地追问和点拨,帮助学生揭开层层迷雾,寻到了声音产生的真正原因:振动。毛老师通过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振动。最后对人类和动物发声方式的探究,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更多的理解。